苏晖教授:后伦理选择时代的科学选择

时间:2023-06-05浏览:832

(通讯员 邱净非 杨佳昕)2023525日下午1600,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主编苏晖教授应邀为学院师生开展题为“后伦理选择时代的科学选择”的学术讲座。讲座采取线下进行的形式,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刘红卫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文学研究方向师生以及院外选修《文学前沿研究》学生尽数聆听此次讲座。

苏晖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主编,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外国文学”负责人,兼任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主要从事欧美文学、文学伦理学批评、戏剧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资源与对外传播研究”等多项课题,著有《西方喜剧美学的现代发展与变异》和《黑色幽默与美国小说的幽默传统》、主编《美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等学术著作,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马工程版《外国文学史》编写,合作主编《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五卷)、马工程《外国文学作品选》(上下)等著作和教材,发表论文90余篇,获多种奖励。

在本次讲座中,苏晖教授从文学伦理学批评之人类文明三阶段论视域出发,首先界定了“后伦理选择时代”,指出目前人类正在经历的由伦理选择向科学选择过渡的时期可被称为“后伦理选择时代”。科技在给人类带来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伦理问题,文学伦理学批评能够为中国学者研究科技与伦理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苏晖老师教授强调,人文与科技的结合是大势所趋,通过对科幻文学的研究,能够形成对人类现在与未来前瞻性的思考。

接下来,苏晖教授通过对《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别让我走》《克拉拉与太阳》等科幻文学作品的研究研读,提出“后伦理选择时代”的科学选择究其实质仍是伦理选择,科学选择实际上是伦理的人面对科技做出的选择,受到伦理道德的制约,并且,对科学选择的想象性描绘亦在伦理选择的视域中展开。同时,科学选择亦对伦理选择主体提出了诸多挑战。科学选择是否违背了伦理选择的自然禀赋,是否违背了伦理选择主体的权利,是否加剧伦理选择主体的不平等,最终是否会动摇人的主体性地位?通过分析《羚羊与秧鸡》《克拉拉与太阳》《疯癫亚当》,苏晖教授认为在科学选择过程中,可能因为政治和经济的不平等而引发生物学上的不平等,这势必会引发激烈的社会冲突,对人类文明构成致命的威胁。而导致科学选择可能会造成科学人与现代人的异化中,科学人的身份和地位难以获得确定和认可。

面对一系列科学选择带来的挑战,学者有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不同看法。苏晖教授认为,面对科学选择可能带来的变化挑战,我们不用过分悲观或者盲目乐观。我们应倡导科技与伦理的和谐统一,以真善的伦理价值取向引导科学选择。具体说来便是求真:以伦理规范引导科技发展和科学选择和求善:通过进一步发展科技本身来解决科学选择和伦理选择的冲突问题。同时苏晖教授也从逻辑起点和思想流派中,再次界定了“后人类”与“科学人”的区别。以人类为主体构建一体多翼的后人类共同体,这既是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作为伦理选择主体的必然抉择。需要强调的是多翼并非各自抱团的多元主义。在后人类共同体中,要坚持以现代人为主体的原则,倡导多翼之间彼此尊重,共享平等。文学伦理学批评关于人类文明三阶段的理论:自然选择,伦理选择和科学选择,为研究科技与伦理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和新方法。尤其在后伦理时代,即伦理选择向科学选择转向的过渡阶段,伦理和科技的关系研究尤为重要。

在讲座结束后,外国语学院师生同苏晖教授就该讲座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交流环节中,苏教授就2022级研究生汤舒雯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回答,细致地回答了伦理智慧如何在科幻小说中体现。

在愉快热烈的学术讨论氛围中,这次讲座圆满结束。苏晖教授关于“后伦理选择时代”的科学选择的阐述激发了外院学子与会师生对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热情。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本土文化理论历经20年发展历程,在向外走出去,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表现了中国文化的自信,体现了东学西传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