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学术下午茶(4)|崔灿: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和实现路径探究

时间:2021-10-31浏览:749

    编者案】“导学思政下午茶”是外国语学院“导学思政”系列活动育人平台之一设“导学学术下午茶”、“导学书香下午茶”和“导学红色下午茶”等板块,邀请育人经验丰富的研究生导师和授课教师,共论学术思潮齐读名家著作,同学党史校史,搭建与研究生群体的交流平台,关心关爱青年学生成长和进步,打造“三全育人”好生态,共建大思政格局。

   (通讯员 赵静)20211030外国语学院“导学思政”——学术下午茶在文波楼同传会议室展开。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授课教师崔灿和2021级法商笔译全体研究生以“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和实现路径探究”为题,开展了本期学术沙龙。21级法商笔译研究生麻柳清、宋伟志、余星燃同学三位主讲人分别从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现实意义、目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路径等三方面进行讨论。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对涉外法治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我们需要更多专业人才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培养和建设涉外法治人才队伍,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一步。但目前,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模式中仍存在法律专业知识与语言应用能力的脱节现象,导致现有的专业人才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加强创新,完善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模式势在必行,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涉外法治人才,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麻柳清同学从两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迫切需求。她认为,一方面,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完备的法律制度是基础,关键是法治人才的培养。一个国家法治的实现不仅要求良法,更要求善治。良法的落实和执行,要求立法、行政、司法等政府法治人才和仲裁员、调解员、律师等法律服务人才以及法学教师和学者等法学教育研究人才,应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唯此才能不断推动我国的法制建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另一方面,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是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举措。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速了这个变局,使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世界格局的稳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中国正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要想走向世界舞台,以负责任大国的角色参与国际事务,要善于合理运用法治。

然后,宋伟志同学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并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两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法学学科体系不健全。在我国目前设置的法学学科门类中,有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安学等 6 个一级学科。而在这6个一级学科中,只有法学这一个一级学科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学学科,其他5个学科只能说与法学相关,但尚未达到能够培养专业人才的程度。因此,要建立健全法学学科体系。针对现有法学学科门类下,一级学科对涉外法治人才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建议将国际法学设为法学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本科生阶段,设置国际法专业,同时加入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等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考查。硕士生和博士生阶段,再细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关系与政治等专业。第二,他认为法学院单独授课难以满足培养专业涉外法治人才的需求。我国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主要还是以法学院单独授课为主。这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建立法学思维,获得专业的法律知识,但学生对外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无法得到较好的培养,也无法充分利用各学院的资源。对此,他认为应该充分利用各学院资源,建立法学院和外语学院联合授课的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最后,余星燃同学就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提出自己的见解。她认为现存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第一,课程设置不全面。现阶段,在我国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模式中,课程设置仍以国内法为主,占据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这种课程设置不利于培养和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第二,缺乏有效的人才评价体系。在现有的评价机制中,法考是衡量法学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唯一标准,但法考以国内法为主,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的占比较少,无法准确衡量涉外法治人才的专业能力。除法考外,法律英语证书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LEC考试”)也是仅有的衡量标准之一。LEC考试的内容和设置参照美国律师职业资格考试,是目前较为权威的考试。但若考虑到对学生其他语种,如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等的培养,那么现存的评价体系无法满足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多方面考核。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她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一,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将德育和新时代法治思想贯穿法治人才培养的始终,在涉外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过程中强化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目标。同时,学生在学习国内法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国际法与外国法律制度的学习和国外政治、文化及宗教制度的学习。二,建立法考、专业语种测试和其他相关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评价体系,有利于为国家培养一支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过硬、具有国际视野、能够灵活处理国际关系的涉外法治专业人才队伍,从而更好地为党和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服务。

崔灿老师对本次学术沙龙进行了点评,她表示,本次学术沙龙从涉外法治人才的内涵、现阶段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角度展开分享和讨论。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努力目标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涉外法治建设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涉外法治人才成为当务之急。而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人才体系中,专业的涉外法治人才严重短缺。因此,同学们要有效利用研究生两年的时间,稳扎稳打、夯实基础,努力提高自己专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拓展国际视野,朝着成为对国家有用的涉外法治人才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