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中国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时间:2021-10-25浏览:824

  院网讯(通讯员 吴凌山 张涵赢 彭浏蕊)20211023-24日,第十一届中国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研讨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召开。研讨会由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专业委员会、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

本次研讨会围绕“新时代背景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遇与挑战”的主题展开,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共设有一个主会场和四个分会场。线上线下两百多名嘉宾和代表参加会议,与会领导、专家围绕“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外译介”“中国法域外适用法律体系建设”“法律英语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司法智能化与法律语言工程”“比较法视角下的法律翻译”“法律翻译课程与案例库建设”“法律翻译记忆库与术语库建设与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英译”“法律翻译国际化与本地化”“法律翻译促进中国法治国际传播的历史、理论与实践”“中国法治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构建”等领域前沿热点问题致辞、研讨以及作会议主旨发言。

开幕式合影

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邹进文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教授,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秘书处负责人谭剑,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张法连教授,武汉仲裁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仲裁办党组书记、主任彭国元,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李国强教授出席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蔡圣勤教授主持。

邹进文代表学校向参会嘉宾致以诚挚的欢迎。他介绍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历史沿革、学科特色等情况,特别指出法律英语学科受到了国家重视,强调了本校对于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决心,并呼吁各大高校同心协力,一起为中国法治事业培养涉外高素质人才。

邹进文致辞

张法连在致辞中肯定了本年度法律英语学界各位专家学者对法律英语教、学、研所作出的贡献。他提出法律英语是服务国家对外战略发展不可或缺的工作语言,应打破一切人为障碍,做好法律英语学科和专业建设,促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助推中国法治国际传播的行稳致远。

董洪川在致辞中进一步强调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迫切性,肯定了法律英语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介绍了四川外国语大学在法律英语学科建设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中的探索经验,鼓励各高校群策群力,不断扩大合作,不断优化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谭剑从国际仲裁的角度强调了相关人才的短缺以及法律英语的重要性。他殷切希望各界人士加强法律英语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升服务国家对外战略需求的使命和担当。

彭国元在致辞中条分缕析地讲述了中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历史以及中国涉外法治工作的机遇与挑战,盼望各大院校能够不断探索创新法律英语学科体系,培养能服务涉外法治工作一线的高端人才。

李国强在致辞中指出了当前高校培养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实践中的不足,分享了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法律英语专业建设的经验,呼吁各政法类外语院校能够入主流、显特色,将法律与外语深入融合。

与会嘉宾致辞

主旨发言分别由西南政法大学熊德米教授、西北政法大学桑元峰教授、西南政法大学曹志建副教授、泰州学院杨德祥教授、上海政法学院夏甘霖副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胡惮教授、大连外国语大学杨俊峰教授、山东大学胡志军教授、河北师范大学顾维忱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田力男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朱勇副教授、山东政法学院高慧教授主持,十二位专家做主旨发言。

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清教授以抗疫标语中出现的法律语言问题为例,指出法律英语研究应多一些跨学科的视野,加深问题意识,不断创新理论、扩大研究范围,为中国特色法治文化的营建和传播作出应有贡献。

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院长余素青教授强调了建构中国特色的法治话语体系,形成良好的法治话语环境,是我国当前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探究了如何从话语规划的视角进行我国法治话语建设,明确了话语规划理论指导下的法治话语建设的路径。

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黄春芳教授指出在“全人教育”理念指导下,法律翻译人才的培养要造就对国家忠诚、对业务专精的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回应法治人才培养中“为谁培养”的问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主任简基松教授分析了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发展的现状,指出了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的供求错位,特别是培养领域和需求领域,培养类型和需求类型的偏差,并提出应对措施。

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组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校长仲伟合教授围绕“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学科创新发展”,探讨了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中的“变”与“不变”,同时以法律英语专业的建设为例,探讨英语专业的融合发展和创新发展。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院长王立非教授向大会报告了北京语言大学新增设的国际语言服务二级学科的建设经验,提出要进一步推动商务与法律语言服务高质量发展,呼吁外语学科提高国际语言服务能力,满足国家和社会对语言服务人才的需求。

华中师范大学廖美珍教授以“宏观言语行为视角下的法律语言研究”为主题,在批判继承经典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当代关于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并进一步提出用于探讨法律语言,特别是法庭互动话语的新研究模式。

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张法连教授强调法律英语是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的起点和关键,澄清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中的误区,明确了法律英语学科深刻的时代内涵。

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屈文生教授从法律英语教学内容的革新谈起,对“新文科”与“大外语”视野下的涉外法治国际化人才培养给出建议。他指出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英语语言文学学科、法学(特别是国际法)学科、知识产权学科以及国家安全法学科的协同交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赵军峰教授报告了我国现有翻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情况,从法律关系构成三要素入手分析翻译行业立法要件,并就翻译市场资格准入、翻译服务规范、翻译产品质量标准等新时代翻译行业立法要件话题展开研讨。

北京霖理律师事务所主任张玉林律师通过思考东方哲学和全球“和”文化,基于法律英语案例分析,主张在跨境争端解决机制中更细地植入“调解”和仲裁适时替换的程序规则,以最大限度地促成争端各方之间新的协议,以此达到争议解决的根本目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青年学者马书东副教授解释了法律实践中灵活性与确定性并存的现象,说明法律语言在识解规约中依然呈现出复杂动态的问题,指出在英汉法律语言对比和翻译中需增强法律概念的非对等性意识,进而规避法律翻译中潜在的不可预测性风险。

与会专家作主旨发言

分会场报告于1023日下午举行。来自全国三十多所院校的四十余位代表在四个分会场作小组报告,围绕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外译介、中国法域外适用法律体系建设、法律翻译课程与案例库建设、法律英语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司法智能化与法律语言工程、法律语言与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英译、法律翻译促进中国法治国际传播的历史、理论与实践、中国法治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构建,比较法视角下的法律翻译等主题展开了热烈、充分、深入的讨论。


1024日上午1055,大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胡惮教授主持闭幕式。

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研究会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浙江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法公教授为大会作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了此次研讨会的规模与层次、学术报告质量,并对东道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辛勤付出、协办单位的大力支持,对与会嘉宾的真知灼见表达诚挚谢意。他指出,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对于增进中国法治话语权,推动中国法治国际传播不可或缺,此次会议推动了国内高校之间的交流互鉴,对于加快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刘法公作大会总结发言

上海政法学院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夏甘霖副教授代表下一届研讨会即第十二届“中国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国际研讨会”承办单位,诚挚邀请大家相聚上海,再续“东方之约”,愿同各高校共创法律英语发展的辉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