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季奥诺夫“俄罗斯汉学研究”国际学术讲座纪实

发布者:陈长军发布时间:2021-07-01浏览次数:964


院网讯(通讯员 刘早)630日下午,由外国语学院主办的《俄罗斯汉学研究》国际学术讲座在线上进行。应俄语专业教研室邀请,俄罗斯知名汉学家、翻译家,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常务副主任,圣彼得堡俄中友好协会副主席罗季奥诺夫(АлексейАнатольевичРодионов)为我校师生以及校外专家学者带来了一场信息量丰富,涵盖面广泛的讲座。讲座由朱红琼教授主持。

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罗季奥诺夫首先向与会者致以诚挚的祝贺,同时热情赞扬了武汉这座英雄城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罗季奥诺夫介绍了俄罗斯汉学研究的概况。俄中两国从17世纪开始频繁交流,起始阶段的俄罗斯汉学更多是蒙学。早期的俄罗斯汉学研究者主要是宗教使团的神职人员,数量稀少。19世纪俄罗斯高校建立汉学专业,其中圣彼得堡大学的东方系是由沙皇尼古拉一世本人亲自建立,这一时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研究。20世纪苏联的汉学研究情况比较复杂,一方面汉学在20-30年代得到长足发展;另一方面许多汉学家被视作间谍,汉学研究受到严重破坏。二战后,苏俄汉学经历大规模重建,得到充分发展。解体初期的汉学研究有两个相互矛盾的趋势,一是两国贸易飞速发展,急需汉语言人才;二是俄罗斯政治经济不稳定,汉学人才队伍青黄不接,汉学研究面临退化。21世纪俄罗斯的汉学研究逐渐步入正轨,老一代汉学家离开,新生代学者开始在汉学舞台上活跃起来。

罗季奥诺夫展开介绍了俄罗斯高校对于汉语人才的培养现状及发展趋势,详细阐述了俄中两国学术界开展的汉学学术交流,特别是21世纪俄罗斯汉学研究的一些特点:向中国国别研究的跨学科趋势;古代文学典籍研究多,当代文学作品研究少。同时,他还指出了俄罗斯汉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文献来源方面——使用从英文转译的文献,以及成果评价方面——重视欧美期刊,轻视中国期刊。

朱红琼对罗季奥诺夫的学术讲座进行了总结,并主持了问答环节。多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与罗季奥诺夫进行了富有成效的面对面交流。

此次讲座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黑龙江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昌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的近130位专家学者和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