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平教授 “福克纳《八月之光》与莫里森《宠儿》的伦理复杂性”讲座纪实

发布者:谢梦雅发布时间:2019-12-23浏览次数:689

通讯员  周思源20191219日下午2点,加利福尼亚州州立大学奇科分校英语系教授、系主任张爱平教授做客“外语学院名家讲坛”,在我院文波语音210教室作了题为“心理错位和文本歧义:福克纳《八月之光》与莫里森《宠儿》的伦理复杂性”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李晶副教授主持,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文学研究创新团队,文学研究方向的师生们聆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张教授首先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福克纳的小说《八月之光》和莫里森的小说《宠儿》,并重点指出这二位诺奖获得者在各自文本中对主人公所处伦理困境的关注。接着张教授对他此次讲演所涉及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重要概念进行了定义和解释。作为一名真正进入美国文学领域批评主流的中国学者,张爱平教授高度评价了由浙江大学聂珍钊教授提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原创性和前瞻性,并认为这是世界文学批评领域内中国学者积极进行中西学术对话所发出的强音。随后,张爱平教授在详细解读《八月之光》和《宠儿》的基础上,分析了文中人物所处的伦理困境,两位作家如何通过文本意义的含混性以及多重叙事角度来呈现这些伦理困境,两位作家如何通过作品引发读者去发现、解读和回应作品中的伦理暗示或者伦理意图。

张爱平教授关于福克纳和莫里森小说中的伦理复杂性和文本意义的含混性的思辨既立足细致的文本分析,又有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的运用,同时还有犀利的美国人文、社会、历史、文化的精当剖析。他的演讲引发聆听者对美国经典小说的深入思考和探究的热情。此次讲座持续两个多小时,现场气氛热烈。提问环节中,张教授更是非常热心地一一回答了老师们、学生们提出的问题,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更加自由的讨论范围。



讲座结束后,蔡圣勤院长,余启军书记,阮全友副院长,俄语系朱红琼教授,外国文学研究所刘红卫教授、王娜教授,翻译研究创新团队李宏顺副教授与张爱平教授进行了座谈会,畅谈美国人文学科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